Sp. Pl. 2:713. 1753.
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,株高0.3-1m。茎直立,多分枝,无毛,有褐色腺体。羽状复叶有小叶41-61片;托叶披针形,长约0.8-1cm;叶柄长0.5-1cm,无毛;小叶片条状长圆形,小,长0.2-1cm,宽1-2mm,两面无毛,密生小腺点,基部偏斜,边缘全缘,先端圆,具小短尖。总状花序短于叶,腋生,长约2cm,有花2-4朵;苞片与托叶同形;小苞片生于花萼基部,卵形,长约4mm;花序梗长0.8-1.2cm,有褐色腺体,无毛;花梗长约1mm;花萼长约4mm,二唇形,下唇顶端3裂,上唇2裂,无毛;花冠长8-9mm,黄色,具紫色条纹,旗瓣近圆形,长8-9mm,基部具甚短的瓣柄,翼瓣狭长圆形,短于旗瓣,龙骨瓣略长于翼瓣,弯曲呈半月形,与翼瓣均无耳和具短瓣柄。荚果条状长圆形,长3-4cm,宽约3-4mm,直或微弯,扁平,背缝呈波状,腹缝直,有4-8荚节。种子肾形,黑褐色。花期:5-8月。果期:7-9月。
产地:南澳(张寿洲等 2006)、大鹏(张寿洲等 4365)、莲花山公园(李沛琼 011105),本市各地常见。生于山坡或路旁草地,海拔50-100m。
分布:辽宁、河北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。朝鲜、日本、亚洲热带地区、非洲和大洋洲。
用途:全草药用,有清热利湿的功效;茎叶为优良的绿肥;种子有毒。